沈阳沈北新区应设立保税区 区内应发展四大业务
来源:集团总办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22日
在近日闭幕的政协沈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通过了《关于推进沈北新区加快发展的建议案》。市政协在建议案中提出建议,市政府应支持沈北新区扩大开放,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天津滨海新区经验,设立保税区。
与国际接轨的“桥头堡”
据有关专家介绍,保税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其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根据现行有关政策,海关对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境内其他地区货物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境;同时,外经贸、外汇管理等部门对保税区也实行较区外相对优惠的政策。也就是说,在此区域内,从境外运入的货物就其关税和其他关税而言被视作境外,免于海关监管,并给予该区域特殊的关税和优惠政策。因此,保税区又被称为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并已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
保税区内应发展四大业务
可以说,保税区对一个区域及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有广州、深圳、大连等15座城市拥有了各自的保税区,并且还形成了南有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中有以上海、宁波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北有以天津、大连、青岛为主的渤海湾区域,三个区域的保税区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口岸,并形成独特的物流运作模式。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处,而沈北新区又被省政府确定为综合配套发展试验区,且在沈阳目前又没有保税区的情况,所以市政协在建议案中提出建议,“支持新区扩大开放。适应沈阳建设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的需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天津滨海新区经验,设立保税区,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创新,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配送、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沈北新区应建设四大基地
除了建议设立保税区外,市政协还建议沈北新区重点打造四大基地。首先要做足“农”字文章,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农业科研、农业博览中心,打造国家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此外,还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数字沈阳”基地和东北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与此同时,沈北新区要高度重视物流商贸产业发展,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基地。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与驰名商标。在建设这四大基地的同时,市政协还特别强调,大力发展生态居住产业,建设具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城市。另外,把蒲河建成沈阳北部的生态景观河,融“山水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于一体,创建清洁、优美、安静的生态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