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沙坡模式”
来源:掌上洛阳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7日
2016年以来,在中国诚通集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宜阳县樊村镇沙坡村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产业扶贫组合、培育乡风文明”四项措施为抓手,统筹使用中国诚通集团专项扶贫资金等各类扶贫资金476.1万元,组织实施党建和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扶贫等各类项目7个,确保沙坡村2017年实现如期脱贫。
沙坡村是宜阳县南部山区的一个贫困村,全村458户1730人,党员36人,耕地2200亩。当地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地下水枯竭,自然环境恶劣,人畜饮水困难;村子无主导产业,整体脱贫难度较大。截至2016年年底,该村有未脱贫贫困户47户193人,计划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强化组织建设 夯实组织基础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2016年,沙坡村争取30万元资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了基层党员活动阵地硬件水平;建立健全村两委议事规程、党员“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强化了基层组织规范性;定期组织“党员亮身份”“党员扶贫攻坚”“党员环境整治”等主题活动,评选表彰“年度村级优秀党员”,农村党员积极性、凝聚力显著提升;积极发展新党员,为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一年来,沙坡村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加强,为脱贫攻坚夯实了组织基础。这是“沙坡模式”的关键一环。
健全基础设施 确保民生福祉
“打出幸福井,修了致富路”已成为近期沙坡村村民茶余饭后的口头禅。沙坡村地处结构性缺水地区,村民喝过土坑中的泥水、煤矿里抽出的黑煤水,也从外边购买过高价水,饮水难题一直困扰着村民生活,严重制约了沙坡村产业经济发展。2016年11月,中国诚通集团投入80万元,成功打出550米深水井一口,一举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题。2016年7月,沙坡村还争取扶贫资金70万元,对整村道路进行硬化,使整村道路设施水平得以提升。
发展优势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关键。沙坡村结合当地干旱、贫瘠、缺水等客观情况,围绕“贫困户精准脱贫”“实现全民富裕——夯实2020致富奔小康基础”“发展集体经济”三项目标,按照获益周期长短及产业风险大小,精心选择并发展了千亩花椒示范种植、肉鸽养殖示范基地、扶贫光伏发电站、金果树工程四个扶贫项目,打出产业扶贫项目“组合拳”,保证脱贫成效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
千亩花椒解民忧。全村100%参与,2016年已实现连片种植花椒1800余亩,占村80%耕地面积,目前长势良好,丰产后预期可实现人均年收入4000元至8000元,力争实现全民富裕,为全村2020年致富奔小康夯实基础。
肉鸽养殖带民富。2016年,投资100万元新建了现代化肉鸽养殖示范基地,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预计帮助全村贫困户年均实现增收1800元至3500元。
光伏扶贫效果好。沙坡村光伏电站分两期,一期150KW,定位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总投资137万元,由中国诚通集团牵头投资建设,年可创造收益21万元,在未来25年内,可累计产生500万元的经济效益,收益归村集体经济所有,用于沙坡村未来扶贫兜底、动态扶贫、产业发展;二期100KW,由宜阳县统一建设,用于精准扶贫等。
栽植“金果树”。2016年,充分利用老百姓“房前屋后”的地块,栽种优质核桃、油桃树苗1200多棵,具有绿化、增收和增强村民市场经济意识等多重作用,预计3年至5年后可实现户增收500元至1000元。
培育文明乡风 促进和谐稳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方面。2016年以来,沙坡村针对近几年存在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环境卫生整治难”等问题,选择编制村规民约作为培育乡风文明的突破口,有效规范引导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行为;同时通过定期组织“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进“爱心超市”“孝心养老基金”等项目,在促进村规民约落地的同时,培育乡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李炳辉)
中国诚通集团派驻沙坡村第一书记陈红军帮扶心得
驻村帮扶要扑下身子,用心、用情、用力进行工作。驻村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驻村第一书记之前缺乏农村生活经历,只有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家亲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脱贫攻坚当作分内职责,才能认真履职尽责,全身心投入到派驻村的脱贫事业中去,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党性修养。
以扶贫攻坚为契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近年,农村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农村老百姓普遍获得感增强,党和政府的威望与日俱增,此时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党员、群众容易接受,农村扶贫攻坚和基层组织建设两者要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紧扣百姓关切问题,项目运作要规避风险。沙坡村百姓长期饮水困难,之前多次打井失败,但考虑到饮水问题为当地百姓最关心、需求最迫切的问题,虽有较大风险,也要勇于承担,在项目具体运作中,吸取沙坡村以往经验教训,采用“包水验收后付款”模式,有效规避扶贫资金风险。花椒产业发展采用“先试点、后推广”方式,降低产业发展风险。肉鸽养殖项目采用“筑巢引凤”模式,大幅降低市场风险。
形成有效产业扶贫组合,保证效果的持续性。贫困村脱贫目标往往是多重的,因为单一产业扶贫项目容易受产业周期影响,获益周期、风险大小都不一样,不能保证脱贫持续性和不可逆性。沙坡村因地制宜确定了“贫困户精准脱贫”“实现全民富裕——夯实2020致富奔小康基础”“发展集体经济”等多重目标;精心选择千亩花椒示范种植、肉鸽养殖示范基地、扶贫光伏发电站、金果树工程四个产业项目形成有效的产业扶贫组合,突出了产业扶贫“组合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