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诚通坚持整村推进帮扶 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2日
作为一个规模不大但极具社会责任意识的中央企业,中国诚通集团5年多来,一直坚持以“整村推进”方式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镇大塘背村和桥头铺镇下蒋村开展定点扶贫,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各种基本生活问题,并且使两个村子一改过去破落不堪的面貌,跃居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自2005年7月以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通集团”)深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当地百姓和政府的高度称赞。2008年12月,诚通集团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称号。
据了解,2009年4月,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财政厅组织编写了《湖南人民感谢您——中央直属机关单位驻湘扶贫纪实》一书,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公司在江华》为题,专章详细记录了诚通集团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扶贫事迹。诚通集团马正武董事长对此作出批示:“扶贫工作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社会责任,近几年集团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还要继续坚持。要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对集团扶贫工作进行宣传鼓动,推动这项工作上台阶”。
同舟共济 大爱无疆 诚通集团一边解困一边扶贫
成立于1992年的诚通集团,是由原国家物资部流通企业合并组建的大型企业,主营业务是资产经营管理,综合物流服务,生产资料贸易,林浆纸生产、开发及利用,兼营现货批发市场、旅游、文化、包装产业,2000年前,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集团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1年,集团为摆脱困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对自身所属76户企业剥离重组后起死回生,首次实现赢利,进入中央企业序列;2005年7月,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安排,诚通集团开始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对口扶贫工作。
江华县是原中顾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同志的故乡,位于湖南省最南端,为湘、粵、桂三省(区)结合部,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瑶族自治县,总人口46万,有瑶、汉、壮、苗等24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27.3万,占60%以上,有“神州瑶都”之称。全县山(林)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二,农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一,山(林)区盛产杉木、药材,农区主要生产水稻、烤烟、蔬菜等。主要存在困难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财政支出困难,扶贫资金投入不足,交通不便,人才、信息、技术匮乏。
扶贫伊始,诚通集团把定点扶贫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应尽责任,竭尽所能,一边解困一边扶贫。经认真考察调研,集团党委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董事、党委副书记李耀强同志任组长,下设扶贫办公室,集团纪委副书记、党委办公室张宝文同志兼任扶贫办公室主任。由于企业仍处于困难起步阶段,拿不出更多资金,2005年8月,在集团党政主要领导带动下,集团党委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爱我中华,帮助江华”的扶贫捐助活动,系统85个成员单位的5441名在职和离退休员工捐款694855.8元,保证了第一批扶贫资金的落实。
5年来,在各级领导关怀支持下,集团先后派出2名干部,累计直接投入扶贫资金300多万元,引进各类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分别在该县白芒营镇大塘背村、桥头铺镇下蒋村采取架桥、修路、修水渠、建学校、挖沼气池、引自来水、支援整体搬迁等多种措施,在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干部挂职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整村推进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因地制宜 帮扶结合 整村推进工程有声有色
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大塘背村位于白芒营镇西北角,为丘陵地貌,是一个以农为主的村庄。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群众基础差,文化科技水平低等因素,2005年全村人平均收入不足700元,无村集体经济,无办公场所,群众生活十分困难,是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2005年10月,诚通集团开始在江华县白芒营镇大塘背村以整村推进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在江华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集团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抓班子,强素质;打基础,上条件;兴产业,增收入;扶龙头,促发展”的扶贫工作思路,突出“四个抓好”、实现“四个确保”,将一个无村集体经济,无办公场所,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的贫困村,发展为2008年人均收入2100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江华县桥头铺镇下蒋村位于铜山岭山脚,与道县、江永县交界,该村可利用土地12179亩,含水田1570亩,旱地406亩,退耕还林300亩,茶山2000亩,石山2000亩,能用于开发种植的土地5903亩。该村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落后,信息不灵,导致村民增收困难,2009年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2008年以来,集团直接投入140余万元,支援桥头铺镇下蒋村180户村民进行整村搬迁工作,现已进入搬迁实施阶段。
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情况,同时也改善了当地领导的工作作风:村支“两委班子”得到充实,“四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队进驻大塘背村后,紧紧围绕“两委”班子建设,按“五个好”的要求狠抓班子的优化、充实和素质的提高,使原来涣散、配备不齐的班子得到了完善,民兵、妇女、共青团、治保等群团组织也得到建立,“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和创造力得到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大大提高。
整村推进工程实施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针对大塘背村交通闭塞,水利条件、教育条件差等基础设施落后现状,突出了“三抓”。一抓交通,解决了历年来行路难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该村虽然距207国道不远,但由于隔河相望,该村只能绕羊肠小道再到国道,这样到县城有40多公里,严重制约了该村生产的发展。因此,他们发动群众集资投工投劳、整合有关部门资金160万元建起了群众梦寐以求的百米跨河大桥,拉直修通了至207国道的3公里通达、通畅工程和4.5公里连村沙石路工程。二抓农田基本建设,解决了全村旱涝保收问题。投入资金50多万元,新修农田灌溉水渠5000米,改善旱涝保收面积500多亩。同时,投入10万多元新建千亩优质水果灌溉工程一个,确保了千亩优质水果产业开发的成功;三抓教育和社会事业建设,教育、卫生等条件大为改善。整合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新建村小教学楼一栋、村部楼一栋共700多平方米,新建村部活动广场一个1500余平方米;硬化全村巷道3000多米;新建浮罩沼气池近百口;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处,户户饮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情系瑶都 和谐共进 忠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诚信为本,通商四海”是诚通集团发展的根本理念,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尽好社会责任,也是集团各级领导不懈的追求。2005年8月,集团马正武董事长、洪水坤总裁带头进行扶贫捐款,此后多次接见江华县两任县长来访,共商江华县扶贫发展大计。集团党委副书记李耀强、集团纪委副书记兼扶贫办主任张宝文,多次到湖南省江华县驻点村开展现场办公,千方百计为江华产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实际困难。集团所属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铁林、监事会主席姜超峰、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总会计师严肃、中国新元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任梅、中国物流公司总经理梁伟华等多位二级公司主要领导,先后到江华县开展扶贫调研、考察活动,对洛湛铁路过境江华,县政府规划建设物流中心、集团在江华县建造速生林基地等项目建言献策,认真开展产业扶贫可行性研究。为把集团扶贫工作落实到位,集团坚持每年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扶贫点挂职锻炼,并将其作为企业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已先后选派魏荣、高维军等两名干部到江华县挂职扶贫。
整村推进过程中,诚通集团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在给当地居民创造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还注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产业开发扶贫,并取得不小的发展,根据大塘背村土地资源优势,通过村民集体讨论,确定了“千亩”国际性替代进口烟叶基地,“千亩”优质玉米基地,“千亩”优质水果基地,通过扶贫队员与全村干部和群众近几年共同努力发展,三个“千亩”优势产业基地,基本实现三个“人平一亩”的目标,如今三个“千亩”产业基地初具规模,2008年已实现人均增收700余元。优质水果基地获益后,每年人均可增收3500至8000元。
作为一个规模不算太大,但极具社会责任意识的中央企业,5年来,诚通集团在自身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整村推进方式扶贫,带动当地农民进行脱贫致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并取得的突出成绩,受到当地百姓交口称赞。2008年12月,诚通集团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9月,诚通集团获“2009中国社会责任优秀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