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新疆的缘到对新疆的情

来源:李杰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01日

    [按]  李杰同志援疆一年来的工作小结及感受,凝结在《从与新疆的缘到对新疆的情》一文中。该文饱满深情,体现了诚通人的动人风采,读来亲切感人,曾在塔城日报及新疆日报整版发表。现根据集团领导的批示,本网特予全文转载。

从与新疆的缘到对新疆的情
――与我共同感受援疆生活
中国诚通资源再生公司副总经理  新疆塔城地区行署副秘书长
李 杰
二〇〇六年十月八日

    作为中央第五批援疆干部,作为国资委和中央企业选派新疆塔城工作的28名援疆干部的一员,我离开原工作岗位,带着派出单位――中国诚通集团各位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期待,将要在塔城工作和生活三年,到今天为止,已经在紧张、忙碌中渡过整整一年。

    去年的中秋之夜仍历历在目,而今年的中秋月亮分外的圆:品尝着塔城地委和行署送上的甜美月饼,细读着一份情真意切的慰问信,端起饱含着草原芬芳的奶茶和美酒,感受着塔城人民对援疆干部的一片真情和关怀。仰望明月,深感 “此处无家胜有家”。虽然“你我在新疆,亲朋在故乡,万里难相聚”,但“圆月可共赏”――工作和生活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面对新疆人民厚重的情感,自己内心想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把对新疆真诚的情和爱体现到为新疆的建设和服务中去――这是我更是所有援疆干部共同的心声和互勉。

    一、使命和情缘

    当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台上表演新疆舞蹈――《大寨亚克西》的时候,幼小的心灵深处,就已经对新疆充满好奇和向往,新疆――这个名字就已经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和工龄的中青年干部,我靠国家的助学金读完大学,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进入中央机关,又到中央企业工作,是党和国家给予我学习、工作和锻炼的机会,是在许多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和教育下,逐步成长和成熟起来的。今生有机会来到梦想中的新疆工作和生活,更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也验证我和新疆的不解之缘。所以总在想,应该真心实意的为新疆、为塔城――我的第二故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以回报组织、回报社会。

    说句实在话,当组织初步选定我参加援疆工作时,曾经产生过犹豫和思想波动:一是自己在北京相对优裕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二十年;二是我作为中国诚通资源再生公司副总经理,高职低配,许多同事认为“吃亏”太多;更主要的是我心爱的女儿当时还不到3岁半,父母亲又是快八十岁高龄,离开这么远、这么久行不行、心里能不能舍得。当2005年的8月31日――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我背起西去的行囊,先送女儿第一次入托(全日托),望着她纯真、迷茫的眼神告诉她,爸爸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上班了,很久才能回家。此时此景,依依惜别之情是复杂和难以言表的:我再一次的用充满力量但又很温柔的臂膀去拥抱女儿幼小的身躯,用深情去吸吻她稚嫩的脸颊和红润的小嘴儿,她只说了一句还带着结巴的话:爸…爸…再…见,是的,爸爸只能在遥远的新疆到梦中去想她,想她每天的变化。女儿还小,很多事情还不明白,但我坚信,等将来她长大了,会理解和支持她爸爸无悔的选择――援疆,因为这是党的召唤,祖国的需要。我不得不强忍眼中的泪水,义无反顾的登上北京到乌鲁木齐的飞机,开始了三年的援疆工作和生活。

    近一年来,我的女儿两次因急性肺炎和支气管炎而住院治疗,曾被确诊为变异型哮喘,因此而退托在家半年多,配合治疗,家人为此经常请假无法正常上班,我心疼过,着急过,等待过,甚至后悔过,实因工作需要而难以早点回京。去年深秋,天真、幼稚的女儿在电话中伤感地问:爸爸,去新疆的飞机也太慢了,好久好久还没飞回来;今年夏至,又见长大的女儿有机会――也是她人生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到新疆塔城――祖国雄鸡版图美丽的尾翎,生活了三个多月,聪明、伶俐的女儿玩皮地说:飞机真快,一会儿就见到爸爸了,新疆和塔城太好玩啦。看到久别而又“陌生”女儿,我惊叹她长大了,又变样了,感叹援疆工作一晃一年过去了。女儿在新疆生活的三个多月中,塔城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热情的叔叔、阿姨,还学会了新疆舞蹈,学会说几句“流利”的哈语,也使她身体得到根本的康复……所有这些都使她从小对新疆留下美好的记忆。女儿是伴着她爸爸的援疆工作而长大的,如今已经四岁半了,新疆,塔城,援疆――已经成为她耳熟能详、随口而出的新名词。同事们曾经开玩笑说,这是我们中间最小的“援疆干部”。

    二、重任和差距

    一年来,在新疆、在塔城的所见所闻,我的心灵被振动了:这些年来大批干部在这里无私奉献,甚至奉献终身,还有许多的贫苦百姓需要帮助。看看他们,深感不能只看北京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更该看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有些还特别落后;认识到年轻干部只有到广阔天地去锻炼去工作,才能大有作为,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更亲身感受到党和国家为了保持边疆的稳定和发展,而采取的选派援疆干部和经济扶持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开发大西北的宏伟蓝图上,新疆尤其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美好未来的地方。切身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融洽、热情好客及对援疆干部真诚友爱的热烈氛围;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求发展、求富裕的迫切愿望。我逐步的融入了这片神奇和充满希望的土地。组织的信任和支持,领导和同志的关心,家人的理解,更坚定我为新疆稳定和建设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并作好吃苦、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准备。

    离京前,按照组织原来的安排,我担任托里县副县长,到达新疆才4个小时,有关领导和组织部门就找我谈话,根据我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特点,调整了我的工作岗位,先后任塔城市副市长、塔城地区行署副秘书长。回想在二〇〇五年九月九日,塔城市人民代表大会第21次常务会上正式表决任命我任塔城市副市长,场面之圣盛,众人之期待,使我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副市长和援疆干部所肩负的责任和重托。当着全体代表的面,对着电视镜头,我向全市各族人民作了庄严承诺:作为塔城市副市长,我是塔城人民之一员,会把心安下来,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作为援疆干部,我要真心实意的为当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组织的支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作为个人来说,三年的援疆工作应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使自己在基层工作中,能力全面提高,见识更多更广,二是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援疆工作,三是结识更多的新朋好友,虚心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塔城人民的信任,才能对得起当地各级领导,对得起派出单位――国务院国资委及中国诚通集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重托。

    从事地方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全新的工作,内心充满压力感和责任感,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变责任为行动正是我努力的方向。虽然已经工作20年,但过去主要在中央机关及中央企业工作,大多从事的是协调和具体工作,虽然在国家物资部期间曾经到福建做过一年的教育扶贫工作(中央讲师团),但是援疆工作却和以往所有工作截然不同,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和锻炼。即将要面对的是塔城数十万各族百姓,尤其是哈萨克、维吾尔、回、达翰尔、俄罗斯等少数民族群众,接触的是方方面面的工作,尤其是经济管理工作。一年来,我的心情经历了从激动、好奇、新鲜到冷静、现实的不同阶段,工作经历了从了解情况到紧张、忙碌的过程,深感自己政治、经济、法律、农牧等许多方面理论知识的欠缺和政府工作经验不足以及对所分管工作了解和调研不够深入。在这里只有把自己当成一名小学生,本着虚心请教、耐心学习,专心致志、认真总结,积极肯干、努力进取的精神和态度,才能做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和援疆干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看法,关系到援疆干部的形象,只有从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安下心来,加倍努力工作,架起内地与新疆,尤其是与塔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让内地的人们真实的了解新疆,了解塔城、了解其经济和资源优势,用真情实意,以多种形式支持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与当地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和干部群众的谈话中,在工作和平时的生活接触中,我基本了解了新疆和当地的历史与现状,也因此而建立起同志、朋友的深情,领略到新疆人民的厚意,也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这正是我援疆乃至一生中的重大收获。“西出阳关无故人”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天下谁人不识君”才是现在最真实的写照。

    三、热土和期望

    记得去年十二月中下旬,我和塔城市政府其他领导深入冬牧区和乡下访贫问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实情。雪中行程几百公里,一路所到,我们深入牧民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每到夜晚,我凝视着在城市不可能看到的、草原上静谧而深邃的星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第一次切身体验到新疆地域之辽阔和博大,景色之壮美和雄宏,风情之独特和浓重;真正感受到偏远的山区、牧区人民生存条件之恶劣,生活状况之贫苦,文化活动之匮乏――入冬后大雪封山,几乎处在与世隔绝中。许多牧民家中至今收看不到电视,收听不到广播,没有电灯,更没有电话,只有爬到高高的山巅,才能收到外部世界的信息――移动通信信号。真正感受到广大牧民对党和国家的纯真感情。每到牧民家中,当他(她)们得知我是从北京来的援疆干部,就说,都几辈子了,只听说过毛主席、听说过首都北京,但从来没有见过、去过,今天家里来了这样的“贵客”――从毛主席身边来的人,从首都来的人――这是祖上的光荣,是他们见到的“最大干部”,老、中、少三代人因此把我待为上宾,给予草原哈萨克族最高的礼遇:主座-割羊头-敬酒……面对他们感情的纯朴和真挚,生活的贫苦和艰难,不得不使我感动,让我默默流泪,虽然他们中多数人不会讲甚至听不懂汉语,需要翻译,但纯朴的感情和人生的艰辛已经刻在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面对纯真的失学儿童,贫困的残疾人家庭,我不得不献上一点自己真诚的关爱和起码的关怀。我到了一所牧区学校,全校只有20几个学生,最小的班2年级――只有2个学生,最大的班1年级――只有5个学生――不久的将来,他(她)们将会成为建设美好新疆的栋梁。近几年来,通过国家“希望工程”的支持和建设,教学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到些许现代化气息――大屏幕彩电,卫星接受天线,整齐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校园……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校园内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的飘扬在一望无际、白雪皑皑、人烟稀少、祖国最西北边陲的草原上空――一幅很动人的美丽图画。一年来,我特意自作了6集VCD,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江山美丽、物产富饶、风情独特、经济飞速发展的真实的新疆,所有这些,不深入新疆的人是难以想像到的。通过这次最基层的调研,我也因此而经历一次极深刻的现实国情教育。

    大家都听过甚至会唱那首著名的新疆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为了把我们新疆――我们的第二个故乡――一个我从小神往的地方,建设的更加美好,为塔城――一个神奇而充满希望的热土,贡献所有聪明才智,将把援疆工作和生活――一个不断的故事、一份永远的情缘――作为我一生最美好的记忆。衷心道一句:祖国――你好,新疆――亚克西(维语你好),塔城――加克斯吗(哈语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