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坤总裁带队考察上海自贸区

来源:集团总部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10月21日至22日,集团总裁洪水坤、副总裁李友生,中储股份董事长韩铁林、中国物流总经理梁伟华一行,实地考察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洋山保税港区等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临港产业区,与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辛翎等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调研中储股份上海临港物流基地、上海中储临港物流有限公司,并听取中储股份上海事业部工作情况汇报。

【图1】洪水坤总裁与王辛翎副主任会谈

  在与自贸区管委会交流时,王辛翎副主任详细介绍了自贸区设立背景、政策导向、目标任务、企业入驻情况和发展展望等情况。他指出,上海自贸区是基层长期实践与国家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从外高桥保税区开始,上海已有23年海关保税和自由贸易的探索经验。自贸区的四个区块,在上海的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四个中心”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自贸区在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的同时,还承担着中央赋予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和金融领域创新三大核心任务,这不是上海的地方战略,而是整个国家的重大战略,代表未来深化改革的突破方向。他介绍说,自贸区的核心工作是制度创新,最终要通过2-3年的试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经验的探索、总结和推广,不仅要依靠政府推动,更要依靠进驻自贸区的各类企业共同创造和传播。诚通集团的业务板块和战略方向与自贸区的产业形态、发展定位有很多吻合之处,非常欢迎诚通集团积极参与自贸区的发展建设。

  洪总表示,王辛翎副主任的分析和介绍让企业很受启发和鼓舞。自贸区实践国家战略,对企业来讲是重大机遇,我们对自贸区充满期待。当前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面临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一系列重大改革,自贸区承担“试验田”角色。诚通集团当前改革发展也遇到需要突破的瓶颈,我们愿意与自贸区同行,在自贸区的实践中寻找机会,探索企业自己的经验、做法,打造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的能力。

  洪总一行还调研了位于洋山保税港区内的上海中储临港物流有限公司保税库和位于临港产业园区的奉贤物流基地,与中储上海地区各分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并听取上海事业部总经理王海滨关于自贸区政策导向的分析,以及中储上海地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抓住有利机遇,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图2】洪总一行参观外高桥物流园区整体规划

  洪总指出,要确保抓住机遇长效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视野宏观,以长远眼光捕捉发展机遇。自贸区设立是迈向中国经济升级版、实施新一轮经济改革的探索。现在国内企业面临产能失衡、环境破坏严重等诸多问题。诚通集团的纸业、贸易、物流等主业也面临现实的生存危机,纸业高污染、产能过剩,贸易管理不得要领,传统物流经营模式难以生存。这种情况下,要超越眼前利益得失,以宽阔的宏观视野,积极谋划、捕捉自贸区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否则将痛失良机。

  二要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同步发展。企业长久发展要从战略上把握大趋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固守传统模式的经营道路越走越窄,就要探索新模式如何适应。临港产业园区内大多是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这些都与现代物流服务密切相关。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应当看清自己的长项,不能和淘汰落后产业同步沉沦,而要与国家支持的、有未来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步升级,善于发现物流服务需求,并依此来创新自身的业态、流程、架构,这是转型升级的大方向。

【图3】洪总在干部座谈会上讲话

  三要打破壁垒,以软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中储率先立足自贸区,抢占了先机,这是二次创业崛起的好机遇。自贸区重在制度创新,我们要解放思想,付诸行动,多干事,少议论,破除旧的制度壁垒。要形成新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特别是引进熟悉国外企业运作模式和国际贸易规则,能和国际客户打交道的人才,发现和启用一批高端物流人才,营造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探索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培育有创新意义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示范效应。

  改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面对新业务,新业态,要敢于自我否定,超越企业性质的束缚,加强制度、文化、人才、流程等软实力建设。

  四要探索创新,总结可推广复制的新模式新经验。马正武董事长批示指出,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战略,无论是开放度还是运作模式,都是全新的,对集团是新机遇,我们要有所作为。希望通过中储在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实践,探索贸易、物流的全新业务模式,以及相适应的创新管理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新制度、新经验,推广到整个集团,推广到未来可能设立的其他自由贸易区域。希望中储抓住契机,做集团转型升级的探索者和引领者。集团也会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