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司改革发展的思考
来源:集团总办 发布时间:2003年09月08日
贯彻国资条例和集团会议精神,必须结合我们公司的工作实际,以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从我们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应该说我们在企业改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比如三项制度的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可以说比较过去已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国企身份的转变,劳动用工制度的市场化都是符合企业改革根本方向的。去年从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薪酬管理办法,进一步实行了绩效考核管理,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加大了对资金风险、投资风险和资产处置的监管力度。
公司下一步要在“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加快形成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一、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
关于国有体制的改革,股份制的改造,集团也已提出多年,但真正实施的步子不大,而我们开发公司同样如此。虽然曾经尝试过,但也只是为了回避资金上的风险成立了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公司,对我们公司总体改制来说没有任何改变。而从我们开发公司的实际来看,在原有基础上实行股份制改造受我们原有资本的影响很难实现。
我们开发公司的战略目标工作方向已经确定,2002年的利润来源的构成中金融投资所形成的利润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改变了过去只是从项目回收中的获利。我们公司正在向金融包括其他方面的投资和资产管理这两大方向拓展,主业日益突出,所以我考虑我们应加快自我整合。2003年已明确了要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标,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对我们开发公司的整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就此实现我们公司部分的体制改革,这对我们公司来说可能是一次很大或是根本性的变革。但对公司的原项目管理(当前的资产管理),也应在体制管理上摆上议事日程。在资产管理的工作中寻找机会,通过与市场上有关企业合作逐步地发展成为一个股份制的资产管理公司,总之要自行进行重组、整合,而不是等待。
二、广泛合作,积极学习。
我记得我们国有企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很强调“联合”,根据当时的情况是从形式上政策上等各方面鼓励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联合,我理解实际上也是要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地方企业的各自优势,扬长避短,使企业更有生命力。我认为当前同样要有企业之间的广泛合作,向已发展壮大的国有企业学习,向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学习,这个学习的内容应很广泛。近几年我们习惯于“请进来”,咨询、讲课的培训方法,但我更主张我们“走出去”,到那些在市场经济中很有作为,发展稳健的企业实地学习。一方面是业务上的交流,另一方面包括学习企业的机制,内部机构的设置,建立的科学可行的制度等等。可以组织公司内不同岗位的人员分别到不同企业,学习他们的长处——成功之处,这样“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学习会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利于对员工的培养和适应公司的发展。
三、积极探索“厂务公开”,使决策更科学、民主、透明。
国资委、集团党委对企业党的工作要求中多次强调要重视厂务公开的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和多次讲话中也反复强调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当前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中,如何做好这一工作,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共同探讨的问题。因为厂务公开本身就是一种监督约束机制。前两年我们公司也制定了厂务公开的规定、细则,但真正落实和执行起来,还是与公司的领导体制,公司其他方面的管理规定是有矛盾的。就我们目前的企业管理体制如何做到厂务公开,我认为必须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创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公司今年设立了三个“决策委员会”,各决策委员会都分别有公司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目前正在拟定各委员会的工作制度,明确公司法人、党政办公会、有关职能部门 、“决策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如果这三个“决策委员会”的工作能有效地开展起来,我认为公司在经营业务、资金使用等的重大决策,达到了科学、民主、透明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就做到了厂务公开的要求,当然在公司其他方面如何按厂务公开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已势不可挡,由于经济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变化,我们企业的改革必须不断地进行,才能不断推动企业体制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