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一计”征文选登之十

来源:集团总办 发布时间:2004年10月25日

编者按:今年三月,集团党委发出了《关于开展“我为集团发展献一计”征文活动的通知》,各成员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员工积极响应,中储、开发、金属等成员企业汇集了职工大量有价值的建议。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也亲自动手撰写文章,纷纷建言献策,表达了对集团改革发展的深切关爱。9月22日,马正武董事长在阅读了部分老同志的建言后作出批示:“老同志关心集团发展,献计献策,精神可嘉。他们经验丰富,是过来人,最有发言权,要多听他们的意见。“献一计”活动应成为经常性活动,意见要梳理、落实,并向建议人反馈。”现将现集团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中黑支部陈家璀同志的《建立一条龙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一文编发,以表达我们对她老有所为,心系集团发展的敬意。

建立一条龙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

(一)看马正武董事长演讲的启发

马正武董事长在第一届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上所做的演讲《现代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讲到现代物流企业是社会性的服务型企业,“创造财富并承担社会责任,从而贡献社会和人类,是现代物流企业的使命,也是诚通集团追求的目标”。“诚通集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从基础物流服务提供商向全方位供应链服务商的转变”。看了这个演讲摘要后,我深感兴奋,看到诚通集团的美好前景。而且我也知道,诚通集团这几年确实做了很大努力,如:开通了多条集装箱班列,开展了仓单质押业务,开办了20多家大型现货市场等。服务方面也大有改进,我在《中国诚通》报2004年第5期上看到:中储股份沪南分公司采用“码头首选——仓库细挑——压车送货”的作业方式,为上海江南造船厂配送急用船板,解决了江南造船厂险遇停产待料的危险,用实际行动验证了“与客户共发展”的企业理念,这种企业理念和服务精神应该推广与发扬。

但据我所知,诚通集团还有一些企业目前还停留在单纯只做买卖的状况。众所周知,单纯一买一卖,风险很大,特别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价格受市场供求波动影响很大。以钢材为例,去年由于需求增长,价格一路攀升,随后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采取调控政策,需求下降,价格随之下跌。有些单纯买卖企业前一阶段购进的钢材观望惜售,企置等待更好的售价,结果反招重大损失。根据我过去的工作体会和对现代物流企业的粗浅认识,我认为: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企业绝对不能单纯只做买卖,流通必须和加工、配送和服务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企业才有生命力,才能稳定生存和发展。

(二)我所知的国外点滴情况

据我所知,在美国、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单纯买卖型的物资流通企业已经很少,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一般都和加工、配送、服务等结合在一起。1992年,原中国黑色金属材料总公司和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组团到日本考察钢铁生产和流通情况,我有幸被推为团长。那次在日本参观、考察的钢铁企业有:(1)川崎制铁株式会社;(2)新日铁君津制铁所;(3)NKK钢管凉滨制铁所。主要考察其板材及钢管生产系列。同时,也参观访问了一些与钢铁配套的流通加工、配送企业,主要有:(1)东洋钢铁株式会社剪切中心;(2)东京神奈川县厚木市钢板剪切中心;(3)与日本钢材批发商组合(全国铁钢自屋组合——相当于协会)座谈,由他们介绍了日本国内钢材流通情况。

这次访问,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1)日本的钢铁企业生产设备先进,管理科学、严谨,生产效率高。同时,他们很注意环保,做到文明生产,所到的钢铁企业生产区整洁、优美,周边如同宾馆、花园。(2)在90年代初期的日本,单纯买卖型的钢材流通商社已不多。在座谈中他们流露出自下而上的艰难,一般商社要受钢铁生产企业和用户两头的夹板气,利润仅仅维持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大多数只有百分之一,甚至亏本、破产,风险很大。完全不是我原先听说的:日本物流商社是“大马”,生产企业是“马车”,“大马”拉着“马车”走的说法。(3)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东洋钢铁株式会社的剪切中心。这家中心实际是钢板(以冷轧薄板为主)的剪切、配送中心,原料由他们向各钢铁企业订货,大约一半由川崎冷轧薄板厂供货。我们参观该中心系由川崎薄板厂的仓智达也先生陪同。该中心的产品,约有50%是为汽车行业剪裁、冲压各种部件,我们参观时看到他们还在为三铃卡车厂剪切部件、冲压车门。工场场地不大,比较拥挤,但各忙各的,操作井井有序。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另有30%的产品是按不同用户的要求剪切为平板供货,一般都有较固定的客户;还有20%的产品是剪切后由零售商或该中心自行销售,客户相对不固定。(4)我们还参观了东京神奈川县厚木市的钢板剪切中心,该中心主要剪切新日铁的卷板,我们参观时还剪切一批有残缺的卷板、镀锌板,在剪切过程中进行挑选、分类,分出等级,然后接等级销售。

写这一段回忆(凭当时的笔记本)的目的,是想说明物流企业不能单纯只做买卖,要有实业、加工、配送、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生存、发展。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在我国上海市曾推行过钢材供应改革试点:部分中小生产企业不设材料仓库,由物资部门代为订货,随要随送。部分金属材料仓库推行过前店后库,“分斤破两”、“零割零锯”的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和广大零星用户,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在石家庄市也曾设立过矽钢片套裁中心,大大提高了矽钢片的利用率,从而使生产厂降低了成本。

(三)建议

众所周知,要建设一个加工、配送、服务中心并不容易,要有物质条件(场地、厂房、设备)、技术条件(人才),需要投资。

中国诚通集团最有利的条件是集团所属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有六十多家储运仓库,据我所知,这些储运仓库总面积近900万平米,露天货场400多万平米,库房面积160万平米,有100多条铁路专用线,有许多仓库有专门的运输车辆。这些储运仓库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许多是地处近郊或城市中心,有的靠近港口码头,这些都是设立加工、配送、服务中心的有利条件。据我所知,现在有许多储运公司已建立了物流中心,效果如何不太清楚。

建议:(1)先从地理条件较有利的仓库开始,建立一条龙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有剪裁、初加工、前店后厂的配送中心。如中储股份上海沪南分公司、石家庄石岗大街中储物流中心、郑州中储物流中心、西安六维金属材料配售中心等等。这些物流中心要不断扩大服务项目。(2)服务与配售对象:中国的大型机械、汽车等以金属材料为原料的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习惯于“自力更生”,建立一套完整的自行订货、采购、运送、下料的体系,我们较难介入。我想,可以把目光投向各地开发区新建的中小企业、合资企业,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经营扩大,物流外包、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对大企业、老企业也可寻找机会介入,一旦介入,应以出色的服务稳定住对方。

以上只是我粗浅的想法和看法。我离开工作岗位已六、七年,只能凭过去的经验说说而已。对你们——正在岗位上的领导、专家提什么“建议”,可能是教鸭子跳水、教鱼儿游泳的笑话。但出于对集团的热爱和关心,本着“知无不言”的精神,将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仅供参考。不对之处,敬请原谅。